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早期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到如今的检索增强生成(RAG)模型,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极大地提升了机器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表现。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关键技术,剖析其演进历程,并着重介绍RAG如何结合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与外部知识库的检索能力,克服传统 LLM 的局限性,为自然语言处理带来新的突破。

RNN的开端与局限:序列建模的初步探索

在 LLM 发展的早期,循环神经网络(RNN),特别是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序列建模和转换问题的首选方案。想象一下,我们要处理一段文字,RNN就像一个“流水线”,依次处理每个词,并根据前一个词的状态来预测下一个词。

RNN 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处理变长序列,并捕捉序列中的时间依赖关系。例如,在机器翻译中,RNN 可以将一种语言的句子编码成一个向量,然后用另一个 RNN 将该向量解码成另一种语言的句子。

然而,RNN 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首先,RNN 的序列化处理方式限制了并行计算的能力,尤其是在处理长序列时,计算成本会显著增加。其次,RNN 难以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因为信息在序列中传递时会逐渐衰减。例如,要理解 “The cat, which sat on the mat, is black” 这句话中 “cat” 和 “is” 的关系,RNN 就需要记住较长距离的信息。

为了解决 RNN 的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 LSTM 网络。LSTM 引入了“记忆单元”的概念,可以有选择性地记住或遗忘信息,从而更好地处理长距离依赖关系。文章中提到的一个小技巧,即在机器翻译训练时反转源句子的单词顺序,实际上是为了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建立更多的短期依赖关系,使得LSTM更容易优化,从而改善了其对长句子的记忆利用率。LSTM 在解决RNN的梯度消失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使得序列到序列(seq2seq)的学习成为可能,大幅提升了机器翻译等任务的性能。例如,LSTM 在 WMT’14 英语到法语的翻译任务中取得了 34.8 的 BLEU 分数,超越了传统的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

尽管 LSTM 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序列化的,无法充分利用并行计算的优势。

Transformer的崛起:注意力机制与并行计算的革命

Transformer 模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 LLM 的格局。Transformer 放弃了 RNN 的循环结构,完全依赖注意力机制来捕捉序列中的依赖关系。

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一个词时,同时关注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从而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例如,在翻译 “The cat sat on the mat” 这句话时,注意力机制可以让模型同时关注 “cat”、“sat” 和 “mat” 这三个词,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Transformer 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并行计算能力。由于 Transformer 不需要按顺序处理序列,因此可以同时处理序列中的所有词,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速度。Transformer 的核心是缩放点积注意力(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函数,它通过计算查询(queries)和键(keys)之间的兼容性来确定值的加权和。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能力,使其能够同时关注来自不同表示子空间的信息。

Transformer 在多个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Transformer 在 WMT 2014 英语到德语和英语到法语的翻译任务中都取得了当时最好的 BLEU 分数,而且训练成本远低于之前的模型。这一架构也迅速成为了NLP领域许多后续进展的基础,因为它在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方面非常有效和高效。

大语言模型的涌现:GPT-3与生成式预训练的突破

在 Transformer 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GPT-3 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模型。GPT-3 拥有 1750 亿个参数,是当时最大的语言模型。

GPT-3 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在大规模文本语料库上进行无监督预训练,让模型学习到通用的语言知识,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从而提高模型在该任务上的表现。GPT-3 的突破在于它展示了大规模语言模型在零样本、单样本和少样本学习方面的强大能力。这意味着 GPT-3 可以在没有或只有少量示例的情况下,完成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例如翻译、问答、文本生成等。

文章中提到,GPT-3 通过 “上下文学习” (in-context learning) 来执行任务,而无需任何梯度更新或微调。任务和少量的演示纯粹是通过模型上下文窗口内的文本交互来指定的。GPT-3 在翻译、问答、完形填空、打乱单词顺序、算术和生成新闻文章等多种任务中都表现出了熟练的技能。甚至有评估者很难区分 GPT-3 生成的新闻文章和人类撰写的文章,这表明文本合成质量有了显著的飞跃。

然而,GPT-3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GPT-3 容易产生重复、不连贯的文本,并且在处理事实性知识方面存在不足。此外,GPT-3 还存在偏见问题,因为它是在大规模文本语料库上训练的,而这些语料库中可能包含各种偏见。

检索增强生成:RAG的诞生与知识融合的新范式

为了克服 LLM 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出了检索增强生成(RAG)模型。RAG 模型结合了预训练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和外部知识库的检索能力。

RAG 的核心思想是:在生成文本之前,首先从外部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然后将检索到的信息与输入文本一起输入到语言模型中,从而生成更准确、更全面的文本。简单来说,就是给LLM配备了一个“外脑”,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查阅相关资料。

RAG 模型通常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1. 检索器(Retriever):负责从外部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检索器通常使用稠密向量索引,例如使用预训练的神经检索模型(如 DPR)对维基百科文章进行索引。
  2. 生成器(Generator):负责根据输入文本和检索到的信息生成文本。生成器通常使用预训练的序列到序列模型(如 BART)。

RAG 模型的训练方式通常是端到端的。这意味着检索器和生成器一起进行训练,从而优化整个模型的性能。文章中提到了 RAG-Sequence 和 RAG-Token 两种主要的 RAG 模型。RAG-Sequence 为整个生成序列使用单个检索文档,而 RAG-Token 允许为每个生成的 token 提取不同的潜在文档,使生成器能够在生成过程中组合来自多个源的内容。

RAG 模型在多个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RAG 模型在开放域问答任务中取得了当时最好的成绩,并且能够生成更具体、更多样化、更符合事实的文本。RAG 的一个关键优势是能够通过简单地替换其非参数记忆(文档索引)来更新模型的知识,而无需对整个参数模型进行昂贵的再训练。RAG 还提供了改进的控制和可解释性,因为知识来源是人类可读的,并且可以为生成的文本提供出处。

RAG-Token 模型能够利用不同的文档来生成不同的token,这突出了参数记忆和非参数记忆如何协同工作,通过检索来引导生成,从而提取存储在参数记忆中的特定知识。

RAG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

  • 智能客服:RAG 模型可以从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然后回答用户的问题。
  • 内容生成:RAG 模型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关键词,从互联网上检索相关信息,然后生成文章、博客等内容。
  • 研究助手:RAG 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学术论文中检索相关信息,从而加速研究过程。

RAG 的出现,为 LLM 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不仅提高了 LLM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未来展望:RAG技术的演进方向

RAG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发展空间。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

  • 提高检索器的准确性:检索器的准确性直接影响 RAG 模型的性能。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如何提高检索器的准确性,例如使用更先进的检索算法或训练更大的检索模型。
  • 优化生成器的生成质量:生成器的生成质量也是影响 RAG 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如何优化生成器的生成质量,例如使用更先进的生成模型或引入更多的约束条件。
  • 探索更有效的知识融合方式:RAG 模型需要将检索到的信息与输入文本进行融合。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有效的知识融合方式,例如使用注意力机制或图神经网络。
  • 支持更广泛的知识来源:当前的 RAG 模型主要使用文本知识库。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支持更广泛的知识来源,例如图像、视频、音频等。
  • 提高RAG模型的可解释性:虽然RAG模型能够提供知识来源的出处,但仍然不够透明。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如何提高RAG模型的可解释性,例如可视化检索过程或生成解释性的文本。

总而言之,从 RNN 到 Transformer,再到 GPT-3 和 RAG,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历史。RAG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望克服传统 LLM 的局限性,为自然语言处理带来新的突破。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 LLM 将会更加智能、更加可靠、更加有用。